1月2986人因违反八项规定被处理 政协委员热议作风建设
“苍蝇”量大面广须“巧打”
今天上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了《2014年1月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汇总表》,今年一月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88件,其中乡科级2114件,占了总数的92%,处理人数2986人,乡科级2741人,占总数的95%。
同时,在刚刚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成为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全国政协委员施耀忠认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就是“苍蝇”,量大面广,一定要创新方法,严打还要“巧打”。
【数字】
违反工作纪律占违规总数45%
为掌握全国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中央纪委在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0个中央和国家机关建立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月报制度。截至2014年1月31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2288件,其中地厅级12件,县处级162件,乡科级2114件,处理人数2986人,地厅级13人,县处级232人,乡科级2741人,给予党政纪处分人数达到920人,其中地厅级2人,县处级100人,乡科级818人。
今年的汇总统计项目,增加了收送节礼和违反工作纪律的项目,2014年1月共发生楼堂馆所违规问题19件,公款大吃大喝问题58件,违规配备使用公务用车442件,公款旅游63件,公款出国出境游6件,大操大办婚丧喜庆的186件,收送节礼63件,违反工作纪律1031件,其他问题420件。违反工作纪律成为1月问题集中点,占总数的45%。
【声音】
李宏塔委员:
官员有了敬畏之心
全国政协委员李宏塔近年来一直关注干部作风建设,他认为,各项禁令的出台,不仅使部分官员的灰色收入减少,更重要的是,官员有了敬畏之心,对各种违规违法行为担惊受怕了。全方位监督之下,干部的权力观发生微妙变化。过去那种依靠公务权力带来额外利益的时代将逐渐远去,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将成为必须遵守的准则,接受社会监督、权力运行透明公开已经成为现代治理理念。
王东林委员:
装场面的东西看不到了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教师王东林是两届政协委员。他说,去年开会已少了很多铺张浪费,今年,一些形式化、装场面的东西更是看不到了,伙食、报纸等都是我们委员按需自取,我们也觉得更实在。王东林认为,两会这种节俭务实之风,是社会风气好转的集中体现,也是对一年多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成果的最好检验。
梁晓声委员:
先有“特权”才有“崇拜”
“先有‘特权’,才有‘崇拜’。”全国政协委员、作家梁晓声认为,人们真正崇拜的不是公职岗位,而是公职岗位捆绑的某些特权。有了这些特权,就可以做平常人做不到的事,小到“择校不用交钱”,大到“撞人不用负责”。“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审批‘红章子’,某些公职人员谋取私利暴富,不仅窃取了人民和国家的财富,更助长了社会对权贵的谄媚。”梁晓声说。
冯平委员:
公职崇拜“分水岭”言之尚早
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公务员报考人数达到了152万,与上年基本持平。而在一项媒体调查中,超六成受访民众羡慕公务员,六成受访公务员称有过辞职念头,但最终无一人辞职。尽管昔日的“金饭碗”有所黯淡,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冯平认为,下结论说公职崇拜已到了“分水岭”言之尚早。
冯平认为,反腐战役已经打响,公职崇拜还未完全冷却,这一方面源于不少人对反腐的决心和力度仍在观望,另一方面,即使抛却特权因素,公务员岗位本身也仍有它的吸引力。对于公职崇拜是否到了“分水岭”、人们对公权力的向往是否减少,现在还难以定论。虽然反“四风”、正本清源的力度非常大,对公务员触动也很大,但还要进一步完善制度,依靠制度反腐败。如果制度不健全,缺乏持续、有效的监督检查,难保个别人不铤而走险。
【建言】
施耀忠委员提交大会发言 提出8条具体建议
打“苍蝇”要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海南省主委施耀忠在政协全会上提交了大会发言,提出8条具体建议,呼吁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施耀忠认为,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就是“苍蝇”,量大面广,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必须切实加以解决。同时,由于“苍蝇”具有普遍性、半公开性和顽固性等特点,一定要创新方法,找准着力点,严打还要“巧打”。
建议1 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
要针对新形势下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新情况新问题,创新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的方式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以案说纪、以案说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不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党性观念和法治意识,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建议2 查找基层廉政风险点
要从损害群众利益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要岗位入手,对用权行为进行梳理,查找基层党员干部的廉政风险点,明确廉政风险防控内容。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行政运行机制,消除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制度诱因,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用权行为。
建议3 着力解决拆迁等问题
要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住房保障、教育乱收费、医疗卫生、涉农负担、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化专项治理工作,刹住群众反映强烈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
建议4 明察暗访加随机抽查
要健全完善改善民生工程的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坚持全面检查和重点检查、经常性检查和专项检查、传统检查方式与现代化检查手段、专门力量监督与其他力量监督相结合,增强改善民生工程监督检查工作的实效。综合运用明察暗访、专项督查、随机抽查、个别访谈、行政问责等手段,督促基层党员干部实施好改善民生工程,确保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把问题整改到位,真正把改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
建议5 彻底扭转“事难办”
要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紧紧抓住基层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开展好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为群众办好事,让群众好办事,彻底扭转“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形象。
建议6 方便群众投诉举报
要完善信访举报电话、信访举报网站、政风行风热线等民意诉求表达渠道,方便群众投诉和举报,建立多层次听取群众意见、公开受理群众诉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有序地参与反腐倡廉建设。对群众反映的基层党员干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手软、决不姑息。
建议7 当好群众利益“守护神”
要根据新形势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的需要,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机制,选好配强班子,充实工作人员,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和建设,强化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教育和监管,为切实解决好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提供组织保证。 推动区县纪检监察工作力量向乡镇倾斜,工作重心向乡镇转移,监督触角向乡镇延伸,当好群众利益的“守护神”,把基层党员干部的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建议8 防止小错酿大祸
要出实招、动真格,始终保持查办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高压态势,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防止小错酿大祸,让基层党员干部“不敢腐”,消除基层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基层党员干部玩忽职守、失职渎职、徇私舞弊造成严重侵害群众利益不良后果的,依法依纪严肃追究责任,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监督,滥权必追究。(记者 孙颖)
(来源:北京晚报)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