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学者、上海市科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杜德斌主题演讲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科技城,创新梦”——全球科技创新权威发布平台揭牌仪式暨张江创新论坛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举行。作为本次论坛的重磅嘉宾,中国首个提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概念的著名学者、上海市科协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教授杜德斌先生,就《科技城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做主题报告,就科技城与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大家做了分享。
以下是演讲内容:
“我今天讲的是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上海如何作为?但这之前我想讲一下相关的问题。一个是全球科创中心创新世界的钉子,第二个是科创中心形成需要哪些要素?第三个为什么是上海?第四个是上海缺什么?第五个是上海如何做?
对创新而言,创新是钉子状的,这是世界PCT专利的分布。在这个图上最高的一个钉子是日本东京。这是世界科学论文引用的分布,最高的钉子是美国硅谷,除了硅谷以外美国还有很多钉子。这两个指标,PCT和科学论文的引用都反映一个地方科学创新产出的重要指标。
创新不是发生在任何地方,而是最常集中在这些因素的地方,投资者、主要的研究型高校,已有的科技公司以及赏识新事物的工程人员和科学家,这样的地方就是世界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的策源地,对全球创新资源流动具有显著的引领、组织和控制能力。
所以这样的钉子我们就定义它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像东京集中了日本约30%的高等院校和40%的大学生,拥有全国1/3的研究机构,PCT专利产出占全国的50%,占世界的10%。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最近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积极的打造创新钉子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举措。最典型的两个城市,一个是美国的纽约和英国的伦敦。纽约提出了打造东部硅谷的宏伟蓝图,力图成为全球科技创新领袖。英国提出要在伦敦打造英国科技城。
缺少创新钉子是中国竞争的最大短版。2011年OECD出了一个报告,中美科技竞争中,中国存在两大明显短板,一个是缺乏区域创新龙头,第二个是缺失世界一流大学。
我们看这是美国在线杂志在2000年的时候提出一个跟我们比较类似的概念,就是全球技术创新中心。它有四个要素,第一个当地高校和研究机构培养有技能功能和开发新技术的能力,第二能够提供专业技术带来经济稳定的企业和跨国公司,第三个人们创办风险企业的积极性,第四个是人是好点子进入市场的风险资本的可获得性。
根据这四个要素,在全球划出了46个全球技术创新中心。大概13个中心是分布在美国,中国大陆是1个也没有。日本、韩国都有,台湾有2个,香港也进去了。排在第一的是美国的硅谷,第二是美国的波士顿,第三是瑞典的斯德哥尔摩,第四是以色列,第五是赫尔辛基。这是2014年澳大利亚的智库排出的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前40个城市,可以看到这40个城市里面排在第一是旧金山,也就是硅谷所在的地方,排在第二的是纽约,伦敦排在第三,波士顿下降到第四。大部分钉子还是在北美和欧洲西欧,中国的版图上的钉子几乎是没有,上海非常有幸进入了它的前40名,排在35。这就是中国目前科技发展情况。
世界科技创新中心的分布特点,高度集中在北美和西欧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大城市基本上都是科技创新中心,这些城市经过发展、转型都已经成为创新中心,这是目前的一个情况。 那么科技创新中心的形成需要什么样的要素呢?
第一个核心层次是人才,人才是最重要的,第二个层次是主体层次是企业、大学、政府,第三个是支撑层次是创新文化、资本市场,创新设施,创新服务。
这八个要素,我们可以进一步简化为三个要素,我们用3T分布一下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要素,第一个T是人才,可以讲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本质是全才人才积聚的中心,人才包括企业家、科学家、工程师、风险投资者、管理人才还有高技能人才甚至是熟练工人。
这其中最重要的企业家是创新战略的决策者,创新过程的管理者,创新风险的承担者,创新要素的组织者,在各种创新人才中是居于核心和统治地位。我觉得上海的话,最大的问题,或者最大的短板还不是人才问题,如果说上海缺人才,那应该是缺企业家,特别是缺优秀的企业家,缺成功的企业家,缺伟大的企业家。
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来看,它的人才结构有这么几个特点,一个是高学历化,第二个是科技化,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很大的比例,还有一个国际化,国际科学家、工程师甚至是移民所占的比重比较高,像硅谷地区移民差不多占到一半,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占到60%都是外国出生的人口。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年轻化。
那么这个人才来自于哪里呢?哪里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是全球科技创新形成的人才摇篮和知识源头,世界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都拥有若干所世界一流的大学。这个世界一流大学通常定义在大学排名里面排在前一百位的,硅谷有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
大学的作用大家都非常清楚,世界一流的大学首先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一个地方的人才主要是来自于本地大学的培养,像斯坦福大学工学院的博士和硕士的毕业生都90%以上都在离校50公里以内地区就业,所以硅谷地区的人才主要是来自于本地的大学。
还有世界一流大学是一个知识创新的源头,在美国不像中国有庞大的科学院系统,美国的大学就是从事基础的研究,还有一些共性技术研究的重要源地。还有一个世界一流大学对创新的影响,它是创新创业的圣地,没有斯坦福就不会有硅谷。
上世纪30年代美国的斯坦福的一位教授,被成为硅谷之父,把创新引入到大学,而在这之前大学是没有创新创业的概念,他鼓励他的学生在毕业以后就在当地创业,所以产生了第一家硅谷企业。斯坦福大学师生已经累计创办了39000多家企业,共创造了540万的工作岗位,而且斯坦福校友创办的企业一直是硅谷地区企业的旗帜,我们看到有很多著名的企业。
跟斯坦福大学比较类似的是MIT,MIT现在有一个绰号叫大学生产企业。MIT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数现在跟斯坦福大学是不相上下的,所以现在大学是一个创新创业的圣地。
还有一个世界大学的重要标志就是人才积聚的高地,作为世界一流大学,是把全世界最优秀的学子和教师吸引到这个地方去学习去工作,这个对当地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看到硅谷地区有大量的外国人在那边工作,其实绝大部分首先是通过大学吸引过去的,读书之后留下来工作。
所以我们看到看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有3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现在在国外有一个流行的说法,大学就像锚一样的,可以吸引很多企业的入驻,而它本身的位置又是相对固定的,不大容易搬走,所以被成为地方创新发展的定海神针,这是我们讲的第一个T,大学对地方经济的发展最大的贡献就是人才的培养,我们称它为燃料的供应者,企业是发动机,燃烧的是人才。
第二个T是技术,主要是来自于企业,一些大的龙头企业对地方科技发展贡献是最大的。引擎企业是科技创新中心形成的发动机,一个地方如果没有引擎企业,它很难成为真正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所以全球科技创新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出现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引擎企业。
所以一个城市对全球的影响是通过企业对全球产生影响,引擎企业的作用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个是创新投入的主体力量,同时也是创新集群的引领者。我们看看世界著名的科技创新中心,都有一大批著名的引擎企业,我们可能对硅谷没有太多的了解,但是我们一定会知道苹果、英特尔、特斯拉、甲骨文这些企业,一个城市对世界的影响是通过企业。
东京我们更熟悉了,我们一定知道三菱、本田、佳能、富士等。我们以创新投入来看,在硅谷地区2013年销售额前150家科技企业全年研发支出总额超过730亿美元,它占了整个美国企业研发支出的四分之一,相当于中国全年研发总投入的五分之二,平均研发强度是超过10%,英特尔是超过106亿美元,这个数据是宝钢当年研发投入的10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