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专题 > 专题资料 > 正文

对话嘉宾:国研中心研究员刘云中

007、刘云中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云中(经济网 陈鑫 摄)

经济网讯 (记者 陈鑫)2016年1月9日-10日,由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主办、江苏省扬中市人民政府、江苏扬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承办、中国经济研究院提供智库支持的“新经济(智慧长江)高峰论坛”在江苏扬中举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云中发言实录:

刘云中:非常感谢白老师,我很荣幸有机会跟白老师和陈老师到扬中来。

我是第一次到扬中,来过镇江好几次,前几天我们来调研的时候来过镇江。来扬中以后,发现扬中这个小岛上确实很漂亮,刚才工作人员也在跟我们介绍,扬中这几年的发展,给我们看扬中两边的别墅区,我个人觉得很羡慕。

刚才白老师给我提出长江经济带的话题,我真的是很惶恐。因为听了陈老师刚才讲的内容,陈老师用六个联动已经把长江经济带完全讲透了,我还真讲不出来什么新的内容。我个人讲的话,我觉得长江经济带确实是从东西联动的经济带,长江上中下游,贯通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这种新的区域战略方式提出跟我们以往是不大一样的,以前我们讲区域相对比较小一点,第二主要问题也相对比较集中比较单一类型,这次应该说横跨了中东西三大的经济地带,所以这个问题非常的多非常的复杂。如果说感受或者说任务更重的话,我觉得这是对长江经济带一个很大的理解。

就从我们自己做了一些研究对经济活动空间上的分布一些看法,我们有这么几个对在新经济下的话题,这个新经济话题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上,我们有三个比较重要的观察。这个跟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尤其跟长三角发展是很相近的,很贴切的话题。第一个我觉得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整个城市发展的网络化或者说城市网络这种发展非常的鲜明,大家知道应该是我们IT技术新的一代互联网包括物联网的发展,还有交通技术尤其是中国来看高铁技术的发展,我们整个城市的发展不像以前,大家看以前的理论上都是讲中心外围的模式,或者说有一个中心区域,大家都是边缘地区,现在在新的条件下,包括一些制度的变化,导致城市的发展以前的城市体系或者城市的城际概念已经有很大的突破,是网络化的发展了。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关系都完全是以前的依赖关系,或者说是集中的意识或者说红线的效益,是很多元很多向的发展,这种要素不仅是高端的到大城市中心城市去了,低端或者收益比较差的产业要素就在边缘城市,现在完全不是这样子了,每个城市都有符合自己地方的高端的要素,发挥出自己的一些好的一些产业形态和商业形态。在新的业务谋划这种城市的发展,这种在国内外都体现的非常清楚。在中国其实看珠三角,除了深圳和广州之外,其他城市有很多特色,像东莞、惠州、舟山调研,有很多新的经济形态,也可以叫新经济形态的一些发展。像京津冀地区,三大圈里京津冀是比较弱一点的地区,也带有一些周边城市,这些地区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经济形态,也是跟现在的基础结合起来的这样的城市发展,这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观察。

我们看到的第二个观察就是以前大家可能都习惯于说通过城市里面的产业周期来看,制造业标准化,会把制造业转过去,把所谓的高端服务业比较多元化的服务也留在城市中心地区或者大城市里面,大城市的所谓收益率比较高的服务业在老的地方,收益率比较低的在周边小城市,现在也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我们看到很多服务业也是向城市网络里扩散,不会说我金融业就在城市中心做或者物流业在城市中心做,或者其他的研究服务业在中心城市。现在产业空间的分布也非常的细致化,这个也可以在美国看到,不只在华尔街做,也很分散,科技创新业不只在硅谷这个地方做,也可能的扩散。这样的一种服务业向周边城市的扩散,我觉得这样的一个趋势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一系列的城市群,每个城市发展机会都是非常的多,这是我们第二个观察。

我们的第三个观察对园区的建设,因为现在中国人对园区很有经验,从国内做到国外,园区有一大片地,马路很宽,园区容积率很低,建筑密度也比较低,因为未来的园区方式随着产业多元化,不只是做标准的厂房,标准的制造业,会向服务业交流需求的发展,因为人的交流需求更多 ,所以我觉得园区的规划设计上也会出现很大的变化,不会以前有很宽的马路,工厂内部的绿化和交流,而是园区设置和开发里。第一个两个力度,内外力度会大大提高,第二相互交流的公共空间不像以前都是标准化的流水线,以后都是创新型的园区,大家需要交流。这样的园区建设方式,我们有这样的三个观察。我们的观察往往滞后于市场,刚才在车上听到扬中的中心城区地价一亩地到一千四百万,我觉得这可能是我们观察的一个佐证,也是对市场很惊讶的一个方面,我就说这么多。


(网络编辑:陈鑫)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