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专题 > 专题资料 > 正文

《北极,北极!》纪录片总导演余敬中手记:勇气之中自有天赋、力量与神能

气候变化是北极诸多变化的原始驱动力,把北极地区正在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展示出来,告诉中国公众北极和我们每个人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是本纪录片的初衷。

“勇气之中自有天赋,力量与神能”,这是德国大文豪歌德的诗句,我特别喜欢的名言。4月8日,北极剧组首批外拍出发之前的动员会上,我把这句话送给剧组各位同事,与大家共勉。

就大背景而言,最近二三十年是北极气温变化最显著的一个时期。秦大河老师,前中国气象局局长,联合国政府间气候组织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我们北极纪录片的顾问。去年他提供的IPCC报告小册子有一幅北极地区气温变数据曲线图,最近的几十年气温升高曲线仿佛年年"涨停"的股票,峭壁式上升。气候变化是北极诸多变化的原始驱动力,把北极地区正在发生的方方面面的变化展示出来,告诉中国公众北极和我们每个人有着什么样的关联,是本纪录片的初衷。

很多人问我,BBC用了四年时间,投入了是我几倍的资金拍了《冰冻星球》,你为什么还要拍?事实上,BBC在冰冻星球前后还拍了好多部有关北极的纪录片。一方面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创作者有不同的视角和思考;另一方面,很多媒体人特别是电视人都有极地的情结,据我们粗略地统计,不仅BBC拍了十多部北极纪录片,国家地理、发现频道也拍了很经典的北极大片,其它如法国、挪威、德国甚至匈牙利,还有日本、韩国都拍了北极题材纪录片。

放眼中国电视同行,较早参与北极题材电视片拍摄的是,1994年老毕(毕福剑)和张军两位老师代表央视参与中国科协组织、南德集团赞助、位梦华和李栓科带领的中国民间科考队第一次远征北极点活动的随队拍摄。其他还有哈尔滨台郑鸣、浙江台史鲁杭两位老师拍过北极,凤凰卫视“极地之旅”、旅游卫视“穿越南北极”等涉及北极内容,旅游卫视拍摄团队在探险家奥斯兰的支持下还去了北极点。科影厂《地理中国》栏目曾播出过《一路向北》的专题节目,在日产汽车的赞助下,去了冰岛和斯瓦尔巴德群岛。新影厂拍摄的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也曾前往北极地区拍摄,拍了斯瓦尔巴德群岛朗伊尔宾的种子库,这应该是国内最新的涉及北极的纪录片了。我想北极地区八个国家和地区都去拍摄,北极点也会去,涉及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如此大规模大体量地拍摄北极,在国内应该是第一次。

从最初的想法,到方案的完善,到一个个团队成员的加盟,到各项工作的逐步推进,北极纪录片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这个艰难首先体现在内容层面,庞杂而难以割舍,选择这种政治、经济、文化综合覆盖的表现框架,本身就是一大难题。我们总是习惯并热衷于这种全景式表达,很难舍弃,而不是像国外同行那样单一主题式表达。这次我们也不能免俗,折中的办法是下回择某一主题比如北极文化再做一个姊妹篇来。这自然又是件大的系统工程。

最难的当然不是内容或业务创新层面带来的挑战,而是赶上了当下这个大环境,纪录片的经费短缺,筹措工作费了我不少脑筋和精力。好在历经周折,现在虽有了些进展,但困难还很多,个中详情不足道也。

就我个人而言,最难的是我的身体,我的腰疾。身体状况好,精神头儿就足,投入北极纪录片的时间精力就多些,一多一累,身体又会出些状况。这大半年来,一直在这样的循环中往前走。前几天,我的左腿又酸麻起来,那种感觉宛如两年前犯病时一样。我心底不禁紧张起来,决定利用周末卧床休息两天,感觉才好一些。但愿这是身体给我的一个小小提醒,一切会好起来。 好,不说这些了!读歌德的诗吧:

投身之前,难免犹豫,

考虑退缩,置身事外。

然而所有进取,创造性的行动

都蕴含一个基本的真理,

忽略此真理,

将扼杀无数的创意与雄图壮志;

一旦决定投身于此,

天意随之而至,

种种机缘相伴发生,

一连串事件源于此决定, 有如天助,

各式难以预见的事情,

巧遇,物质助力等等,

无人能梦想,却转眼出现。

只要能力所及,甚或梦想所及,

就着手实行吧!

勇气之中自有天赋,力量与神能。


(网络编辑:崔晓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