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原创技术。它是中国从“制造”走向“创造”的必由之路;是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动力源。原创技术是企业竞争的核心,也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30多年的实践证明,别人的核心技术靠市场换不来;付出重金也买不来。高大上的技术还得靠我们自己“原创”。
其实,中国并不缺原创技术,缺的是发现、重视和扶持。有许多好的原创技术,或被视而不见,或被束之高阁,或无奈贱卖国外,披上洋装后成为“引进技术”在中国大行其道。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栏目,持续发现中国的原创技术,使我们的自主创新成果,广为人知、受到激励,并最终获得推广应用。
-
“氢”有望掀开新能源车第二篇章
虽然产量仅占全部新能源车的千分之一,不过从2018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了氢燃料电池汽车领域。[详细]
-
玖锦科技:做中国自己的高端电子测试测量仪
“要挣脱国外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掣肘,就必须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功夫。”周科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详细]
-
全球首台无人跨运车、无人集卡投用
1月13日,振华重工发布消息称,振华重工联合上海人工智能科创企业西井科技等打造全球首台人工智能无人跨运车。[详细]
-
泥水平衡盾构机:高铁之后的又一张“中国名片”?
2017年10月26日,一台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泥水平衡盾构机在郑州中铁装备集团成功下线,设备将应用于汕头海湾隧道项目,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自主研制的最大直径的泥水平衡盾构机。[详细]
-
量子计算机,开启中国速度
日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教授、朱晓波教授等,联合浙江大学王浩华教授研究组,在基于光子和超导体系的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突破性进展。5月3日,该研究团队正式发布了这一系列研究成果。[详细]
-
中交集团破解世界级岩土理论难题
中交天津港湾工程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黄传志花了30年时间,提出了“土体广义极限平衡理论”。[详细]
-
航天信息研发“一站式通关”系统
1993年以来,我国信息化建设陆续启动了以“金”字命名的一系列国家级工程。由于承担了其中的“金卡工程”、“金税工程”、“金盾工程”等重点项目, 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航天信息”,600271.SH)成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领军者之一。[详细]
-
丁列明:贝达的国家使命
贝达药业的凯美纳,一个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熟悉的抗肺癌新药,是国家“十一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标志性成果。[详细]
-
长庆油田:“磨刀石”上建起西部大庆
在刚刚过去的2015年,让好消息的喜悦盖过了坏消息的烦恼:长庆油田生产油气当量达到5480万吨。[详细]
-
中国电科实现空管系统国产化 打破国外厂商长期垄断
天路无痕,飞行有序。有飞行,就有空中交通管制。广袤天空如同地面交通一样,有着固定的线路和严格的安全飞行规则。[详细]
-
海鹰航空军民融合打造无人机“国家队”
2015年3月初的一天,春寒料峭。在中国某市,一架红色的无人机腾空而起,很快飞升至千米高空,在城区上空来回盘旋。[详细]
-
东土科技:领军中国工业互联网
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平曾在一家国企工作,做民用通信,后来他出来创业。与民用通信不同,李平创立北京东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伸入的领域是工业互联网,也就是解决机器之间工业级别通信问题的行业。[详细]
-
匡恩网络:自主可控是工控网络安全的关键
4月29日,智能工业网络安全专家——北京匡恩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匡恩网络”),向市场推出业界首款便携式、可移动的工控安全威胁评估平台。[详细]
-
国际再生医学领域的“中国担当”
一直以来,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引领着国际医疗技术的发展,到美国去体检、做手术成为很多中国富人的选择。[详细]
-
中国科学家发现精细视觉新机制将助力人工智能发展
“睁眼看世界”这个看似简单的过程背后,有数百亿神经元的共同协作。过去的研究认为,视觉信息在从低级视觉脑区向高级脑区传递的过程中,将很多精细的图像信息过滤掉了。[详细]
-
“智轨列车”汇集了多少黑科技?
6月2日,全球首列虚拟轨道列车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首次亮相。这辆虚拟轨道列车长达30多米,最多可乘坐300多人,虽然路面没有实体轨道,整列车却沿着一条虚拟的轨道前行,就像是一列开在路面的地铁,现场体验颇为震撼。[详细]
-
中国电子自主造“芯”
你一定在好莱坞大片里看过如下桥段:英雄人物破除重重艰难,潜入企图毁灭世界的野心人物的控制机房,在千钧一发之际按下按钮,终止了可能毁灭世界的某个程序。[详细]
-
中国高铁用上了世界最先进的牵引技术
历时11年,累计1000万次试验,积累150G数据,耗资1亿元,中国中车旗下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中国高铁制胜市场的一大战略利器。[详细]
-
柳工研发减振降噪技术 噪声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
去年底,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面向工程机械机种特征的减振降噪共性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了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详细]
-
中国版浮空器:穹顶之上有“天眼”
2015年初的一天,新疆某县,一个浮在空中的大型白色气球,在这个辽阔的西北边陲小城分外醒目。[详细]
-
航天科工军转民:用导弹灭火破解世界难题
由于传统消防装备的升级速度赶不上大城市建筑“长高”的速度,高层楼宇灭火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详细]
-
中科微光CEO:扎针神器只是个开始
2015年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调研期间,专门到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察看了科技成果及产品展示。[详细]
-
闫希军:现代中药将成世界第三大药系
到2016年年底,复方丹参滴丸将完成FDA三期临床研究。这标志着中药将因此跻身世界大药行列,与目前的化学药和生物药一起,成为人类三大药系。[详细]
-
中国化学家发明碳回收革命性技术
“速生草本植物碳转化刈割封存技术,可促进生物质飞跃大增产,获得足量的生物质,将其制备成固体、气体、液体形态的能源产品,替代化石能源,实现大气温室气体负增长,可降碳除霾,解决相关环境问题。”[详细]
-
推土机车间里走出的智能工具机器人
历时5个月,由新兴移山(天津)重工有限公司(下称“新兴移山”)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智能工具机器人在今年4月顺利走下产品总装线。[详细]
-
诺亦腾解密动作捕捉技术:眼见并非真
光学动作捕捉技术虽然发展了很久,但是一直没有在电影制作以外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本身使用过程的繁复和昂贵的使用成本是根本原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