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社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  中央新闻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稿源单位

经济网 中国经济论坛

首页 > 专题 > 专题资料 > 正文

救市释放信号:最怕房价下跌的还有地方政府

文章导读: 在房价“下行”(其实就是少涨点或不再涨了)的形势中,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松绑原先的限购政策,进行“救市”。

“救市”释放什么信号

在房价“下行”(其实就是少涨点或不再涨了)的形势中,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明里暗里松绑原先的限购政策,进行“救市”。

放开限购看上去可以免于指责。毕竟,限购本身就是政府对市场的不正当干预,对人们的“市场权利”的限制。但问题不在这里,而是政府的“救市”情结。为什么总是想着要“救市”?不是说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吗?

而这种“救市”,把房地产利益链最后的一点秘密都抖了出来:原来,最怕房价下跌的,除了开发商、房地产的寄生阶层(炒房者等),还有某些地方政府。

那么多年来,房地产业的暴利性和政府的各类“救市”,已经付出了极为高昂的社会成本。权力对市场的干预,使市场经济总是蒙上“官家经济”的阴影。很多人在房地产上的投机性暴富,使一个社会甚至对勤奋劳动产生怀疑。房地产背后的权力、资本的社会价值排序,固化了一个社会利益食物链和心理食物链,至今无法撼动分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败坏。而依赖货币“增长”(包括印钞和银行杠杆驱动)维持高房价,则不断地推高人们的生活成本。更不用说,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绑架,以及对政府和民众关系的绑架了。

很多人都已经清楚地看到,房地产本身,以及它高昂的社会成本,都注定是一场不可持续的游戏。市场经济的规律,因为权力对市场的深度介入,固然可以在一段不短的时间内无法发挥作用,但总会发挥作用,总会对扭曲它的一切进行报复。仰赖于独特的整合和控制能力,政府确实很强大,但并不是万能的。托市、“救市”,总有托不住、救不了的时候。而即使暂时能托住、救下,也只是为未来的崩溃性爆发积累更大的风险。

如果把政府视为一个人,那么,从理性的角度而言,早就应该阻止“救市”冲动,让房地产降温了。而在今天,各地方政府仍然想着“救市”,只能说明,一切就像被“集体行动的逻辑”魔咒套住一样。一个集团的成员,如果为了短期内个人利益最大化而不管整个集团的长远利益,那么,这将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情。

但现在,社会经济结构已经被房地产深度改变,以往的游戏很难玩下去了。“救市”有用吗?大概不会。该“入场”的已差不多“入场”了,房价的“准入门槛”不迅速降低,不会有多少人来接最后一棒。而需要追问的是,如果一个市场不靠注入会恶化民众生活处境的大量货币,不靠政府“救市”就玩不下去,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市场?房价下降一点就受不了,这样的房地产市场有多危险和可怕?

可以说,“救市”不仅是一个错误,而且已经是一个伪问题。现在最紧迫的,是告别那么多年来的房地产模式,是经济结构的加大转型。现在恰是一个由风险促成的契机。我们已经错过最好的契机了。

理由可以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条是:社会结构已经被改变,它越来越无法支持房地产的这种玩法,以及被房地产绑架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之间早存在深刻的分裂。而当某个市场扭曲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破坏社会结构,对于政府的治理来说,就构成了一种威胁。毕竟,政府治理的有效,恰恰来自于它对社会强大的动员能力,它对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一体化”建构。

上一页 1 2下一页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
相关阅读
关键词: 南风窗
责任编辑:若一
0